性味归经:味甘、辛,性温。归肝、脾、胃经。
功效与作用
祛风除湿:能祛风邪、化湿气,有效缓解风湿痹痛,对于风湿导致的关节疼痛、屈伸不利、肢体麻木等有治疗作用。
和胃化浊:可调理脾胃,化除中焦湿浊,改善湿浊中阻引起的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。
活血通经:有一定活血作用,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,可用于治疗闭经、崩漏等妇科血瘀病症,还能缓解瘀血阻滞所致的其他疼痛。
止痒:外用有祛风止痒功效,可治疗风疹、湿疹等引起的皮肤瘙痒。
用法用量:煎服,5-15g,宜布包入煎,以免药物漂浮影响药效和口感。外用适量,可炒熨、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主治病症及特殊功效
风湿痹证:对各种类型的风湿痹痛都有疗效,无论风重、湿重还是寒热不明显,都可应用。作用缓和,可单用或与其他祛风湿药配伍。
吐泻转筋:在治疗湿浊中阻导致的吐泻转筋方面有独特功效,能和胃化湿、舒筋缓急,缓解肌肉痉挛和吐泻症状。
风疹湿疹瘙痒:可通过祛风除湿止痒,有效改善风疹、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、红疹等症状,既可内服,也可外用煎汤清洗患处。
常用方剂
宣痹汤:含防己、杏仁、滑石、连翘、山栀、苡仁、半夏、晚蚕沙、赤小豆皮,用于治疗湿聚热蒸、蕴于经络所致的湿痹。
蚕矢汤:由晚蚕沙、生苡仁、大豆黄卷、陈木瓜、川连、制半夏、黄芩、通草、焦栀、陈吴萸组成,可清热利湿,升清降浊,主治湿热霍乱,吐泻转筋等。
配伍与炮制
配伍:治风湿寒痹,常与羌活、独活、威灵仙等同用;治风湿热痹,可与防己、薏苡仁、栀子等配伍;治风疹、湿疹,可与白鲜皮、地肤子、蝉蜕等同用;治吐泻转筋,常与木瓜、吴茱萸、薏苡仁等配伍。
炮制:收集后晒干,簸净泥土,除去轻粒及桑叶的碎屑。
副作用
过敏反应:部分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、红肿、皮疹,或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、流鼻涕、咳嗽、气喘,也可能有眼部发红、发痒、流泪,以及胃肠道的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。
脾胃不适: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,可能引起腹痛;过量服用会加快胃肠道蠕动,导致腹泻,还可能有腹胀、恶心等症状。
加重肝肾负担:长期服用可能加重肝肾负担,影响肝肾功能,严重时可能导致肝肾功能衰竭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